心灵“柏”渡人疫线“芝”愿者

发布日期:2020-05-13 作者: 社区服务管理中心

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记社区居民何柏芝和她的抗“疫”故事

干练的马尾配上温暖的微笑,纤瘦的身影加上腕上的红袖标,勾勒出何柏芝的肖像。社区居民都亲切地称她是邻里小家的“粘合剂”,社区大家的“半边天”。何柏芝原是学校工会常务副主席,退休后她便自告奋勇地承担起拥有176户居民的48栋楼长的工作。2015年,刚刚“走马上任”的她,就提出创建文明楼的倡议,她积极发动楼里10多位热心大妈,花费了十多天时间,清理了楼内积存多年的杂物。在她的坚持和带领下,48栋每年都被评为“社区文明楼”。为了增加邻里间的凝聚力,她还在楼内一层大厅制作了一面楼宇文化墙,展示楼内居民自己的书法、绘画、摄影等作品,形成48栋独有的楼宇文化。五年来,她一直热心志愿服务,从化解邻里矛盾、清理“僵尸”自行车、打扫环境卫生到参与社区事务和平安建设,“大家”、“小家”里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。

这一次,疫情的发生又让她坐不住了。何柏芝在了解到社区工作人员春节假日停休、每天12小时连续奋战,3人因值守和工作劳累病休、人手不足的情况下,经过反复琢磨并与社区沟通商量,决定在48栋招募志愿者,为社区设置的便民菜站服务岗和文明引导岗增补力量,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居民服务工作。她的号召得到了48栋热心居民的积极响应,很快,8人志愿服务队就组建完成了。他们中有原社区主任张文元,楼层长王平,社区文体团队骨干魏乃玲、陈美英,社区积极分子朱立建,还有夫妻搭档王元玮和郭斐云。志愿者的平均年龄65.5岁,年龄最大的张文元已经75岁了。何柏芝将志愿队分为4组,服务时间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。每天到社区便民菜站负责维护秩序,提示佩戴口罩,为居民检测体温;五环广场上巡逻的志愿者则负责对不戴口罩、聚集聊天以及不栓狗绳遛狗的居民进行劝导。遇到不理解、不配合的居民,她和她的团队也总能耐心地解释和引导。在学校选派的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前,何柏芝和她的团队无论刮风下雪,一直坚守在岗位上。

疫情发生以来,何柏芝和她的团队又多了一项特殊的工作,每天在48栋微信群里推送社区通知信息和服务举措,与社区网格单元负责人一道,为居民进行政策解读和宣传防控知识等,帮助大家正确认识疫情,及时了解疫情发展态势,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,提示大家不造谣、不信谣、不传谣,和大家一起树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。疫情期间,48栋先后出现了2例密切接触者和1例疑似病例。一时间,48栋个别居民出现了恐慌和负面情绪,何柏芝和她的团队便通过电话和微信,及时做好居民思想工作,安抚大家的焦躁情绪,积极传递正能量,正确引导舆论走向。与此同时,他们还配合社区及时了解密接和疑似人员的健康状况,询问他们的生活起居,叮嘱做好居家隔离,不停地鼓励他们,帮助他们共度难关。很快,疑似病例被排除了,2例密切接触者也平安度过了隔离期。

“干着充满力量的事就不觉得累。疫情当前,对于我们这些老同志来说,还有什么比为自己居住的社区贡献一点微薄之力更有意义的呢?”何柏芝和她的48栋志愿服务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守护着社区的平安健康。

0